兩岸動用外匯存底 建立換匯機制

兩岸動用外匯存底 建立換匯機制
098/07/25
【聯合新聞網/陳志平】   若再次發生金融風暴,兩岸可以固定匯率、限期返還,在互信基礎下,互相借用對方外匯存底,以度過金融危機。   台灣競爭力論壇受總統府委託,對我政府因應金融海嘯提出金融政策建議。報告主張,為維護我們自己的權益,減少金融海嘯的衝擊,並順應新的世界金融秩序,政府有必要推動一個新的國際貨幣,如亞元或華元,政府有關單位應為這天的到來及早作規劃。   報告並建議,兩岸的中央銀行應利用巨額的外匯存底,進一步建立換匯機制,若再一次發生金融風暴,則兩岸可以固定匯率、限期返還,以及在互相信任的基礎下,互相借用對方的外匯存底,以度過金融危機。   台灣競爭力論壇這份報告對政府因應金融海嘯的作為提出檢討及政策建議,報告已在3月31日完成,並於6月22日公布在總統府網站上。   報告主張,為了解決出口衰退和刺激經濟動能,讓台幣適度貶值以挽救出口,是很好的政策工具;我並應儘速與大陸簽訂MOU與貨幣清算換匯機制,同時推動兩岸金融合作正常化、特殊化與緊密化。   報告認為,兩岸金融合作正常化,是指應加大兩岸金融對等開放的程度,因為兩岸同是WTO成員,兩岸的金融合作只要按照一般WTO的規定即可,但若如果有不足的地方,再加上特殊化和緊密化的措施予以補強。   報告表示,所謂特殊化,即是在彼此提供更多優惠的兩岸經貿自由化之前,兩岸可以就部分重要商品採取關稅減讓措施,彼此提供更多的優惠,以提高台灣商品的國際競爭力,包括:允許國銀的OBU(國際金融業務分行)可以承做人民幣業務以放款給大陸台商,或至少縮短國銀承做人民幣業務時間,及兩岸簽署ECFA、改善大陸台資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讓台商能得到大陸政府有別於外商的優惠措施等。   報告主張,兩岸金融合作應緊密化,建立金融高層的聯絡熱線,讓台灣的銀行可以參股大陸的銀行、大陸的銀行可以參股台灣的銀行;兩岸銀行直接通匯;兩岸上市櫃公司互相掛牌;共同編製大中華證券相關指數序列,建立期貨、貨幣、債券、保險與相關衍生性金融商品的交易平台;國內銀行和陸資銀行合辦聯貸,以解決陸銀對台資企業信用不夠了解的問題。   報告也認為,兩岸應加強金融專業人才的交流和認證、加強兩岸金融業者的往來和提升交往的層次,並建立金融高層的聯絡熱線,因為金融海嘯之後,紐約和倫敦的金融地位勢必受到打擊,此時,正是提升台灣的國際金融地位之時。如果兩岸能在金融合作方面加緊腳步,相輔相成,將能彌補台灣過去的損失,使台灣終能成為亞太資產管理與籌資中心。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新年新制 綜所稅率調降約250萬戶受惠

桃縣有地2處標脫 進帳7億餘元

中山 內湖 三峽 淡水 新成屋4大熱區